6月20日,侯金林/樊蓉团队在Gut杂志发表研究文章《High accuracy model for HBsAg loss based on longitudinal trajectories of serum qHBsAg throughout long-term antiviral therapy》。本研究第一作者为樊蓉教授和赵思如博士。侯金林和樊蓉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本研究基于接受核苷(酸)类似物药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首次整合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定量(qHBsAg)纵向数据用于乙肝临床治愈(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转阴,伴或不伴有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出现)模型的构建,并真实反映qHBsAg的长期动态变化。
乙肝临床治愈是CHB患者的理想治疗终点。对CHB患者实现临床治愈的可能性进行精准预测,对于推动相关临床策略的实施以及新药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受试者筛选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科学的方法预测并平衡各组受试者的特征,可以有效提升临床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过去已发现多种与实现临床治愈相关的标志物,例如乙型肝炎病毒RNA(HBV RNA)、乙型肝炎病毒核心相关抗原(HBcrAg)和qHBsAg,等等。然而,以上绝大部分预测标志物或模型仅基于单个时间点临床数据,或两个特定时间点的差值变化,尚无法完全反映CHB患者长期病程过程中qHBsAg动态变化对实现临床治愈的影响。
该研究依托一项来自中国50家中心的长期随访的真实世界前瞻性队列(Search-B研究),基于纵向判别分析(Longitudinal Discriminant Analysis algorithm, LoDA)建模算法,高效利用患者随访期间的多时间点qHBsAg数据,构建并验证了一项新型的、精准的乙肝临床治愈预测模型(GOLDEN评分)。该评分可平均提前18.94月预测乙肝临床治愈的发生(AUC 0.979-0.981)。利用GOLDEN评分,可将患者分为优势人群(占总人群8.5-10.4%)和非优势人群(占总人群89.6-91.5%)。其中,优势人群的5年临床治愈累积发生率为17.0-29.1%,而非优势人群中无人实现临床治愈。此外,在各个亚组中,该评分亦表现出稳定的预测效能(AUC范围:0.946-0.997)。尤其是在入组时低水平qHBsAg(qHBsAg <100 IU/mL)患者中,GOLDEN模型仍可很好的区分患者后期乙肝临床治愈概率,优势人群的5年累积临床治愈率达39.9%。
综上,该研究成功创建并验证了一种基于qHBsAg纵向数据的新型且更为准确的乙肝临床治愈预测模型。该模型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同时可辅助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的筛选,为CHB患者个性化管理提供更加有效的评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