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太阳集团www调查广州3-6年级学生生死态度发现,部分儿童对生死概念模糊且网络游戏等对其生死观造成了不良影响,专家为家长支招——
澳门太阳集团www护理学院副教授高钰琳已经进行死亡教育的研究十几年,除了在大学开设课程,她还开了公众号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但她遗憾地发现,多年来人们对死亡的回避态度没有得到改变,这将直接影响生活质量。
近日,高钰琳对广州市部分3-6年级的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部分儿童的生死态度需要进行干预,而网络游戏等对儿童的生死观造成了不良影响。
开朗学生竟有自杀自残行为
“最早想到做这个研究是因为接触到一个小学生,外人包括家人都认为她很开朗优秀,可她居然有自杀自残行为。”多年的大学生死亡教育让高钰琳认识到,还要加强对儿童的教育力度。
今年初,高钰琳选取广州市白云区及天河区各1所小学3-6年级的103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3-6年级小学生的死亡概念总体认知情况良好,死亡不可逆性维度得分最高,死亡无机能性维度得分最低,与国内外研究结果类似。
死亡的不可逆性指生物死亡后肉体不再复活,死亡无机能性指死后的生理、心理机能均停止。可见,虽然小学生明白人死不能复生,但对死后究竟是怎样一种状态和感受,他们概念模糊。高钰琳表示,这可能会增加他们对死亡的恐惧,也可能会产生结束生命的冲动行为。
九成父母不和孩子讨论死亡
孩子不明白死亡是怎么回事,直接原因就是很多父母不愿意和孩子讨论死亡话题。高钰琳调查发现,90%以上的父母都不会和孩子讨论死亡。同时,学校的态度也相当回避和充满顾虑。高钰琳在进行调查和入校教育的过程中遭到了多次拒绝,“很多校长老师是我的朋友,但他们都告诉我,这件事真的不行。”
据了解,多数儿童在9-12岁期间会接触到死亡事件,如身边亲人离世,又或是宠物的死亡等等。“如果这时没有给他及时的引导,很多孩子会把疑问、恐惧或者错误的认识和负面的感受藏在心理,未来可能会出现问题。”
高钰琳还发现,一些小学生出现过度暴力倾向,对于生命缺乏敬畏。
“跟现在流行的网络游戏和影视节目的影响有关,在游戏里,打死了可以回血,在电影里,主角永远打不死,这都是错误的生死观。但孩子无法判断,导致有的孩子出现残害小生命,或者对同伴过度暴力的情况。因为他们觉得那样‘没事’。”
专家教你如何和孩子谈死亡
和性教育一样,很多父母除了观念上不接受外,还不知道如何开口谈死亡。
高钰琳支招说,家里发生死亡事件时,家长可能忙着处理事务,孩子会被忽略,等忙完了,孩子的问题和情绪都积在心里。生死教育不能等到事情发生了再说,而是要平时提前介入,通过一些事件和场景“借题发挥”,比如看到落叶,可以谈生命的更替;看到新闻上有死亡消息,可以结合安全教育谈死亡。
高钰琳说,清明节祭祖,更是很好的机会。但提醒家长不要误导和欺骗孩子,“不要欺骗孩子死去的人是出差了或者去哪里了、睡着了,孩子会以为他不喜欢我所以不回来,或者害怕睡觉,怕自己醒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