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

学校首页 > 医疗 > 正文

南海医院开展首期巴林特小组活动

时间:2018-09-12 21:35:17  来源:南海医院   编辑:张淼  作者:  点击:

近日,为促进南海医院临床工作人员对医患关系中情绪内容的敏感性,进而提高自我觉察能力及专业水平,医院心理睡眠科主任赵静波牵头,张雅捷医生主导开展了首期巴林特小组活动。

参与本次活动的小组成员有医院临床医生、护士、医技及后勤人员,活动内容具体分为以下两个环节:张雅捷就什么是巴林特小组;巴林特小组的起源、设置、原则、过程等进行了简要介绍,帮助成员做好前期理论知识准备。小组成员在会议室内围成一个圆圈,在带领者的引导下,合作完成“金鱼缸”活动(开展巴林特小组的其中一种形式)。

活动围绕其中一位成员提供的《抢救过程中,ICU患者家属破门而入》案例而开展,其他成员在提供案例者的协助下,尽可能多的了解关于案例的事实层面内容,如患者年龄、婚姻状况、收入水平、家庭成员、冲突发生时的细节等等。

当提供案例者退出圈外,带领者鼓励组员从不同角度,如医生、护士、患者、家属、主任、院领导等角色出发,自由表达自发想法、画面、身体感受、情绪。有成员表示:

“在家属破门而入时,自己为案例提供者感到心里一紧”;

“听说ICU随处可以看到来自家属的凝视,不禁脊背发凉”;

“我可以理解患者家属的心情,但无法理解他们的行为”等等。

成员分享结束后,案例提供者回到圈内,就其他成员的发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Ta提及自己来到巴林特小组的初衷,也在小组中找到了“知音人”,并表示随着阅历的增加,当再次谈及这一案例,能从大家的反馈中获得一些理解和认同。

最后,带领者对整个活动进行简要地总结,并对案例提供者及成员们的积极参与、投入表示感谢,第一期的巴林特小组活动就此落下帷幕。

巴林特小组的起源

20世纪50年代,大量的人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根基和彼此之间的联系,个体因此感到孤单、孤独,很多精神和情绪方面的压力伴随躯体方面的张力同时出现,他们选择到医生那里去抱怨。

精神分析师米歇尔·巴林特(Michael Balint)发现医生不是从整体视野看待患者,不了解患者的个性和心理特征,以及生活环境等对疾病的影响,从而导致了医患关系的冲突。

通过组织“关于医疗实践中心理问题的讨论会”,对患者心理和躯体疾病予以共同关注,巴林特想让普通医生了解到疾病症状不仅是器官损伤的表现,还可以理解为精神和情绪压力带来的躯体反应,巴林特小组逐渐在实践中形成。

巴林特小组是情景再现,可以情感共鸣、扩大视角,觉察情绪动力,从而达到改善人际工作关系,促进自我成长的有效途径(补给站、能力源)。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33号

粤ICP备  澳门太阳集团www(中国)股份有限公司-MBA Green App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