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拓宽学生知识视野,传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博雅书院“文化大观园”系列第二讲于3月23日晚在顺德校区国际会议厅开讲。讲座主题为“李小龙传奇”,顺德博物馆推广教育服务部欧阳绮文老师担任主讲人,博雅书院师生共200余人参与了本次讲座。
欧阳老师首先指出:“顺德人自古喜爱习武强身,是著名的武术之乡,曾孕育出不少蜚声‘武’坛的武术名家,如明清武状元朱可贞、永春拳一代宗师陈华顺、闻名省港澳的‘讲手王’黄淳梁等。世界闻名的‘功夫之王’李小龙的故乡正是在顺德均安。”紧接着,欧阳老师从李小龙的“家庭背景、美国求学、回港发展、巨星陨落、蜚声国际”六个部分展开,以全面、真实、立体的方式解读李小龙传奇一生,深度挖掘人物背后的精神内涵。
李小龙原名李振藩,乳名“细凤”,艺名“李小龙”。1940年,他出生于美国三藩市(旧金山),在香港长大。幼时,他父亲为了使儿子体魄强壮,便教他练习太极拳。1954年,他拜叶问为师,学习咏春拳,在家中设一座木桩,每天对着木桩勤练不辍。此外,他还练过螳螂拳、洪拳、少林拳、戳脚、节拳、白鹤拳等拳种,为后来自创截拳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59年,李小龙只身一人赴美求学。初到美国,生活艰辛。为解决生计问题,李小龙送过报纸、在餐厅端过盘子,甚至开班授舞教人跳恰恰。大学2年级期间,为宣扬中华武术,他租了校园的一个停车场角落作为武馆,挂起了“振藩国术馆”的牌子。他边教边练,刻苦磨炼,技术大有长进,腿功造诣尤为精深。开馆期间,他还自创了“截拳道”。为使中华武术得到更好地弘扬,他投身到电影行业中,希望能让武术通过电影镜头得到更快更直接的传播。
欧阳老师指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李小龙在大学期间主修的专业是哲学,他以武入哲,将武术上升到哲学的境界。在他看来,练功夫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思想,二是功夫知识,三才是技巧。有思想的拳头造就他的不凡。”李小龙所自创的“截拳道”的精髓就是“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在截住敌人的那一刹那,获得赢的转机”。对于功夫,李小龙认为:“最好的比喻就是一杯水。为什么呢?因为水是世界上最柔软的物质,但是它却可以穿透最坚硬的岩石,或者说花岗岩等石材。水也是没有实体的,这样说是指你无法抓住水,你无法击打它、伤害它,所以说每一个练功夫的人都想努力做到这一点,像水一样柔软、灵活,能改变自己来适应对手。”并且,“修炼功夫的目的不是致力于击破石块或木块,我们更关心的是用它影响我们整个思维方式”,所以李小龙教人习武,“不是教人攻击、防守,而是教人如何利用一些动作表达自己。”在他看来,功夫是“利用搏击来表达自己的艺术”,“仅学习某门派某人之机巧,即使发挥至极限,也非真正的搏击。所谓成熟是指自我最深的觉悟,而非以做观念上的俘虏。”
虽然斯人已逝,但在欧阳老师的讲解中,我们重新认识了有着高超技艺的李小龙,也重新认识了有着深邃哲思和清醒自我觉知的李小龙。作为一个时代的符号,他的武术、电影与精神将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深深地影响和启迪着我们。未来,博雅书院“文化大观园”系列将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和内涵,更好地传承文明,化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