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广州日报】豪情满怀向春天 | 高天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时间:2024-03-02 19:36:56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张淼  作者:  点击:

当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显现,谁来给孩子们找回快乐?

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这一次,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澳门太阳集团www教授、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主任高天明关注的不是科研,也不是学术。这位长期和“抑郁”打交道,一直在从事“抗抑郁”相关脑科学基础研究的院士,将目光聚焦到了现实中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孩子的未来,更影响一个社会的未来。当目光投向现实,这位视研究为毕生事业的学者知道,无论是去除心理疾病污名化,还是完善心理健康评估以及干预服务,这些都要靠全社会的努力,而他也将带上相关提案赴京参加全国两会。

日前,一向比较低调,极少在公众面前露面的他亦接受了媒体采访。

“我们不谈其它,只谈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高天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每个人都会有情绪的波动和起伏,心理疾病也不是洪水猛兽,但必须受到正视以及及早的干预,也需要跨界协作,“希望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能引起政府、社会、学校、家长的重视,并且行动起来”。

心理疾病不是洪水猛兽,也不应避讳

即便是长期和“抑郁”打交道的高天明,去年看到一组调研数据时,也不禁打了一身冷颤。

“我国的抑郁症患者群体中,有50%是在校学生(数据源自《国民抑郁蓝皮书(2022~2023)版》)。”高天明说,实际上,大家也会发现抑郁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自己身边,而且带来的影响和困扰越来越大,但在校学生占其中的比例达到百分之五十,实在令人震惊。在他看来,情绪的波动是正常且普遍的,但需要正视和调节,当压力以及各种负面情绪得不到化解,便有可能带来更多的问题。

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高天明提到,“压力是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的最大危险因素。现在已经比较明确,在压力情况下,我们大脑在分子层面会发生一些改变。”在他看来,压力指的不仅是绝对压力,还包括“相对压力”——“当我们的实际值和期望值差距太大,一直达不到的时候,这种持续的相对压力也会容易导致心理问题。”

但即便是心理疾病,高天明认为,人们依旧可以进行干预和改善。“但问题是,现实中儿童青少年心理疾病存在明显的污名化现象,很多人不敢谈。”高天明说,“一个孩子打篮球扭到脚或是感冒了,都可以大大方方地说我去吃个药、看个病;但如果是心理健康问题,谁都不想认,也不想说,有的则把问题简单定性为不想学习,忽视了背后的求助信号。但其实,心理疾病就跟感冒一样没什么大不了,有事看医生诊疗就好了。”

及早有效干预和介入并非不可能,但记者了解到,现实中,由于人们对心理健康测评存在防范意识,心理健康测评往往难以反映个体的真实心理健康状况;而一旦确诊心理疾病,即便接受了治疗,大家也担心治疗结束后的复学会遇到各种阻碍。这当中,到底是什么将人们的抗抑郁之路,导向越来越难走的地方?

高天明认为,实际上,是社会对心理疾病的巨大偏见和漠视,放大了各种各样的困难。

突破口:壮大专业队伍,并实现多方联动

改变观念,首先需要专业赋能。

而心理疾病虽然并非洪水猛兽,但也不是简单应付可以了事。

近年来,高天明在和心理健康方面的一线工作者交流时发现,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体系架构、心理健康评估及干预服务仍有不足,普遍存在学校心理健康服务资源分散、心理教师专业技术缺乏系统培训、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缺乏规范等问题。在他看来,无论是这些问题,还是心理疾病污名化的现象,其实都需要通过专业赋能,跨界合作来有效回应,“因此,我们希望相关政府部门牵头,整合教育、社区、卫生相关资源。”

高天明表示,在评估和心理健康档案建立方面,政府应出台相应措施加强以儿童为中心的心理健康信息平台和中小学心理评估体系建设,“目前虽然已有政策要求中小学每校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但现实中,学校里的心理教师不一定具备对学生心理健康有效评估和干预的能力和水平,这时候,可以联动临床心理医生培训和支持,提高一线服务能力,尽早发现问题、提前干预,有效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

值得关注的是,在评估筛查方面,虽然当下抑郁的诊断主要仍是通过量表等方式进行,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而目前学界也在寻找相关生物标志物以更客观地诊断抑郁症,但高天明认为,目前仍可以通过各界协作,建立更科学、更精准、更适应当下学生实际状况的量表工具,提高受信度,“找到真正需要支持的孩子,同时,避免盲目地扩大范围”。他告诉记者,目前,社会上已形成许多很好的早期干预方法,能给需要心理支持的孩子提供有效干预。

除了及早让有需要的学生获得有效的干预和支持,防患于未然,同样重要。

高天明表示,每个人对压力的易感性都是不一样的,目前,“我们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轻度合适的压力可以提高动物应对压力的能力,我们也在进一步寻找这一想法在分子层面的物质基础和科学证据。”他说,“我们希望未来可以借助这些研究设计出一个方案,引入到学生的教育中去,帮助大家提高抗压能力。”而记者了解到,目前社会工作领域也有在做关于学生抗逆力的实践探索。对此,高天明认为,不同领域的人们可以围绕这一议题跨界合作,共同打造一个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支持策略。

花絮:院士的“开心”秘诀

有人认为,在学习和工作环境压力较大情况下,心理健康问题难以避免。然而,颇有意思的是,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本身也面对着巨大的科研压力,以及各种各样的挑战,但一直在脑科学领域探秘,与各种难点难题打交道的高天明,却能让人感到松弛自然的状态。日常的他,又是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压力和挑战的呢?

当在交流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被问到这一问题时,高天明颇为放松。

“可能很多人习惯自己一个人把所有事情的结果扛下来,特别累,其实这并不有利于身心的健康。”他告诉记者,“我个人认为,以及我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做一件事,我会努力做好,但我不会太把结果作为唯一的要求’,我会全心全意把一件事做好,如果能获得理想的结果,那是再好不过,如果没有,也要学会放下。相反,如果遇到事情没法解决,心里总是没完没了地想,只会没办法继续工作下去,负面情绪不断增强。”

他说:“一件事情没有得到最好的结果,那一刻肯定会难受,但我会学会放下,然后全心全意做下一件事情,学会这点,非常重要。”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33号

粤ICP备  澳门太阳集团www(中国)股份有限公司-MBA Green App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