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我校在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广东分赛暨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上创佳绩

时间:2023-04-23 15:23:23  来源:教学发展中心   编辑:张淼  作者:摄影:韦志信  点击:

4月21日下午,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广东分赛暨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颁奖典礼上,经专家评审、组委会审议,我校参赛教师获一等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4项,优秀组织奖1项,其中获得新医科正高组特等奖的教师胡彦锋(团队)将代表广东赛区出征全国赛。

大赛指导单位领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姜恩来教授、广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姜琳教授,大赛主办单位领导——中山大学副校长刘济科教授、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汤贞敏研究员,以及大赛组委会及各专门委员会委员、评审专家代表,参赛高校领队、获奖选手,大赛协办单位、支持单位代表等,共200余人出席了活动。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山大学教务部质量处处长张雁主持典礼活动。


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山大学教务部质量处处长张雁主持

姜恩来在致辞中指出,一要发挥大赛的导向作用,助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要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个根本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加大教学改革创新力度,着力打造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新标杆,加快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二要发挥大赛的引领作用,全面深化“四新”建设。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是走好中国高等教育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的关键一招。本届大赛在赛道设置上用“四新”和基础课程、课程思政进行分组,让各学科各领域教师在各自赛道上同台竞技。希望大赛有关各方切实做好高质量、有代表性的教学创新成果的宣传展示和推广活动,促进“四新”建设和融合创新,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三要发挥大赛的带动作用,打造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大赛作为展示教师教学风采的平台,要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带动更多教师争做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凝聚多方合力,加强协调联动,搭建更广泛的互学互鉴交流平台,引导广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激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新动能”。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姜恩来致辞

姜琳表示,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作为教师教学创新国家级赛事,有力地推动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升了高校教师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促进了广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希望本届大赛继往开来,着力促进成果转化,紧扣国赛助力“四新”建设并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按照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基础课程、课程思政等领域和参赛主讲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等级,精心打造高校教师教学创新标杆展示与交流平台,切实做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改。

广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姜琳致辞

刘济科认为,本届大赛以“推动教学创新,培养一流人才”为主题,致力于推动全省高校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基础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为全省高校教师提供了一个教学创新展示与交流的平台。他表示,中山大学在近百年办学历程中,始终坚持“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精神,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塑造学生的创造力,希望以承办本届大赛作为加快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继续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面向未来,培养一流人才。

中山大学副校长刘济科致辞

我校第一临床医学院胡彦锋老师获得新医科正高组特等奖第一名,右起第三位

我校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杨谊老师获得新工科副高组第二名,右起第五位

我校公共卫生学院王优老师获得基础学科副高组第三名,左起第四位

我校获得优秀组织奖

汤贞敏在闭幕讲话中指出,大赛自启动以来,参赛高校和教师精心准备、各展其能,充分彰显了高校教师教学创新的广东模式,有效展现了高校教师教学创新的广东力量,赛出了新风采、新气象、新水平。他就拓展和深化大赛效应提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各高校充分发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创的作用,推动全体教师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教学创新能力。二是希望各参赛教师切实加强赛后反思,把成为卓越教师作为一种自觉的追求和行动,促使大赛成果得到充分转化运用。三是希望大赛继续发挥好为全省高校教师搭建互学互鉴平台的作用,加强大赛成果宣传推介。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汤贞敏闭幕讲话

本届大赛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和中山大学共同主办,超星泛雅集团协办。大赛自去年11月启动,全省共有63所本科高校的2515位教师(团队)参加校赛,经过选拔和资格审查,共有360位教师(团队)入围省赛网络评审。经大赛组委会资格审查、专家网络评审、组委会核定,共有44所本科高校的121位教师(团队)入围省赛现场决赛,其中新工科29位、新医科12位、新文科29位、新农科4位、基础课程26位、课程思政21位,经各高校选拔推荐、网络评审、专家组现场评审、组委会会议审核和公示,大赛产生一等奖21项、二等奖47项、三等奖53项、优秀奖64项,评出优秀组织奖29项。其中,另设特等奖21项,从一等奖中产生,作为推荐参加全国赛决赛的选手。

我校高度重视全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教学发展中心联合教务处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创新性成长平台,对推动全校教学创新、鼓励广大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培养“金师”、打造“金课”培养一流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发展中心主任万成松带队参加4月8-9在中山大学举办的第三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广东省现场决赛


获奖教师(团队)课程简介

新医科正高组特等奖(第一名)

主讲老师:胡彦锋 团队成员:余江,吴芃,陈韬

《腹腔镜外科》是一门外科学体系内的分论课程,面向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生,以培养面向未来、适应微创外科发展的卓越创新型人才为教学创新指导思想,以紧贴国际前沿微创技术创新、采用MR虚拟现实数字可视化与情景化教学为创新手段,体现了医工、医理、信息学科交叉融合的最新发展趋势,深刻诠释了新医科以培养创新型、胜任型、复合型人才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新工科副高组二等奖:

主讲老师:杨谊 团队成员:张煜,阳维,刘哲星

《软件工程》是一门软件和信息技术学科的专业核心课,面向生物医学工程(智能医学信息)专业三年级本科生,以智慧医疗行业要求为培养目标,以“深化学生工程设计思维,强化学生工程实现能力,全过程全方位思政育人”为教学创新指导思想,以行业焦点问题的掌握和应用为具体导向,通过“行业化内容提炼焦点问题、探究式教学解决焦点问题、项目式实践运用焦点问题” 的创新手段,培养适应现在和未来发展需求的智慧医疗行业软件人才,体现了新工科在医疗信息领域的前沿性、应用性和交叉融合性,深刻诠释了新工科培养卓越工程应用人才的教育理念。

基础学科副高组二等奖:

主讲老师:王优 团队成员:邹来泉,张瑞彬,谭相良

《认知心理学》是一门心理学(理学)专业核心课程,面向我校应用心理学国家一流专业本科生开设,以“探究认知原理,促进认知应用,胜任健康事业”为教学创新指导思想,以教学内容“心脑交叉”促进学科知识新化,教学过程“梯度反馈”引导学科思维深化,教学活动“学研融合”强化专业创新信心,教学主体“学教同盟”促进专业思政渗透为主要创新手段,体现了心理学与医学、脑科学学科交叉融合的最新发展趋势,深刻诠释了基础学科以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素养人才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课程思政副高组优秀奖:


主讲老师:张明慧 团队成员:张煜,钱俊,罗敏敏

《医用高等数学》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面向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等几乎全校大一新新生,以数学发展史为轴线重组课程内容,以突出数学知识的医学应用为创新手段,体现了医理学科交叉融合的最新发展趋势,深刻诠释了新医科以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课程思政副高组优秀奖:

主讲老师:周璇 团队成员:高钰琳,孙晓嘉,刘欢

《老年护理学》是一门护理学专业课,面向护理本科三年级学生,以“育才与育人同向同行”为教学创新指导思想,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嵌入的特色思政专题(适老化改造和老年人辅具小发明)体现了理科、工科和医科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构建了具有知识广度、人文温度和专业深度的课程思政体系,深刻诠释了以培养有志于建设健康老龄化社会的护理人才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新医科优秀奖:

主讲老师:韩帅 团队成员:杨剑,张绍衡,厉周

《消化系统整合课程》是一门以系统为中心的教学课程,面向临床医学八年制和卓越医师班,培养卓越型医学人才为教学创新指导思想,以融贯基础与临床,融通理论和实践,融合人文与技能为创新手段,,体现了新医科学科交叉融合的最新发展趋势,深刻诠释了新医科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考核方式、以期培养卓越临床思维,卓越医学素养的人才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新医科优秀奖:

主讲老师:程彦臻 团队成员:陈宏,杨力,孙嘉

《内分泌系统与代谢》整合课程是在临床医学五年制(卓越创新班)和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中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教学创新指导思想,纵向整合基础和临床知识,并采用PBL模式进行临床思维训练,整体进行一体化设计、一贯式教学,体现了基础课程、临床课程、实践技能交叉融合的最新发展趋势,深刻诠释了新医科以培养卓越医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33号

粤ICP备  澳门太阳集团www(中国)股份有限公司-MBA Green App版权所有